2006年10月23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孩子工地“审案”家长台下学法
本报见习记者 姚力 通讯员 徐君英/文 陈立波/摄  

  “全场肃静,现在由公诉人宣读公诉词……”10月21日晚,在杭州留下镇一建筑工地上,小法官敲响法锤开始审案。原来,这是杭州西湖区司法局组织的“送法进工地文艺晚会”活动中的一幕,几位小学生在为民工们表演模拟法庭审案的节目。
  当晚,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建筑工地成了一个大剧场,人头涌动、灯光绚丽。一辆大型卡车搭成舞台,台下聚集了近百名建筑工人。辛劳了一天的工人们有的顾不上擦把脸就赶到现场,更心急的就端着饭盆边吃边等待着节目的开始。
  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来自杭州市蓝天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穿着特制法袍上了台。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的是一起因拖欠民工医疗费引发的民事案件,小法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一系列调查取证,最后为民工讨回了薪水。
  台上,孩子们稚嫩的面庞透着庄重,一场场排练已经使他们深刻领会了法律的神圣和维护合法权益的责任感。据了解,这些孩子为了演好角色,从暑假就开始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经常利用双休日来排练节目。“现在,在家中他也经常把法律挂在嘴边。”一位在台下观看表演的孩子家长告诉记者。
  台下,叔叔阿姨们在观看中不时交头接耳,评论着孩子们的表演以及案件的进程。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民工对工友说道:“出现劳动纠纷首先要找劳动部门劳动仲裁,然后再找法院,这下我可明白了。”
  来自西湖区法院的袁国庆庭长在表演结束后对模拟审理的案件进行了现场剖析,并结合多年的办案经验提醒民工进城务工要注意签订劳动合同,保存好薪水凭证,发生纠纷要及时到有关部门寻求法律帮助等等。
  “我认为,民工朋友们通过模拟法庭这种形式获得的法律知识远比给他们上一堂法律课效果要好得多。”西湖区司法局的叶青局长告诉记者,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想通过寓教于乐来提高民工的法律意识,增强民工的法律素质,为他们营造一个真正平等和谐的大家庭氛围。